天后宮
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明末清初,原廟位於現址北側,古地名「船仔頭」附近(今三條巷內),奉祀天下聖母媽祖,是早年閩籍的守護神之一。康熙22年(1683)施琅將軍平台時幕僚藍理恭請湄洲開基媽祖神像,護軍渡海,事平後班師回朝之際,其族侄施?秉,施世榜為感念媽祖神靈顥赫,恩被黎庶,而懇留聖像於本宮崇祀,為台灣供奉「湄洲開基祖廟」的天上聖母媽祖神像。 康熙48年(1709)由士紳施世榜開築之施厝圳(後稱八堡圳),歷經10年竣工,該圳開發完成後,吸引大批的移民進入彰化平原開墾,鹿港遂成為移民的重鎮。雍正3年(1725)由施世榜獻地,將媽祖廟遷建至今日現址。地方人士為感念施世榜的善舉,於天后宮右廂廊內供奉其長生祿位。 鹿港天后宮於嘉慶年間稱為「聖母宮」,乾隆52年(1787)大學士福康安以官帑於鹿港海墘另興建媽祖廟,以及乾隆皇所敕建的天后宮,為清朝官方所祭祀的廟宇。在鹿港為分辦這二座媽祖廟字,鹿港聖母宮稱為「舊祖宮」,後建之宮方媽祖廟則稱為「新祖宮」。 嘉慶19年(1814)舊祖宮廟宇傾頹,泉、廈等郊及地方士紳相繼捐輸,倡議重修,至嘉慶20年(1815)3月完成天后宮珍貴史料。天后宮陸續又於同治13年(1874)、昭和11年(1936)重修,現念廟貌為昭和11年重修完成時所奠定的規模與格局。 民國48年媽祖誕辰一千周年,鹿港信士捐資重建後殿,至民國50年完成神明的安座。民國74年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,民國81年成立媽祖文物館,展示媽祖文物、?輦與湄洲祖廟贈予鹿港天后宮的相關文物。鹿港天后宮致力於文化活動的推展,民國86年香客大樓的落成,更帶動鹿港的觀光人潮。
|